南方私家园林

时间:2006/2/15 文章来源:

  从乾隆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最成熟的,前两者早在上一个时期即已形成,后者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两广、福建、台湾等地。就全国范围内的造园活动而言,除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之外,几乎都受到这三个地方风格的影响或者作为它们的余波而呈现为许多“亚风格”。所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这个终结阶段,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这三大地方风格集中地反映了成熟后期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是这个时期的私家园林的精华所在。

  处在封建社会行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征逐名利,追求生活享乐,传统的清高、隐逸、避世的思想越来越淡薄了。再加之市井趣味更多地渗透于士流文化,文人士大夫的园林观相应地势必产生变化。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陶冶性情、赏心悦目已由过去的主导地位下降为从属的地位。私家园林,尤其是宅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成为园主人夸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这种趋向越到后期越显著。宋明以来文人园林的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色逐渐消失,所谓雅逸和书卷气亦逐渐溶解于流俗之中。从表面上看来,文人园林风格似乎更广泛地涵盖于私家的造园活动,但就实质而言,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僵化的模式,徒具躯壳而失却了思想的内蕴了。

    江南园林

  成熟后期的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建设继承上代势头普遍兴旺发达。江南园林的分布范围和影响范围很广泛,但私家造园活动的主流仍然集中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大体说来,乾、嘉年间的中心在扬州,稍后的同、光年间则逐渐转移到苏州。因而此两地的园林,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扬州园林在明末清初已十分兴旺的基础上,到清乾隆年间更进一步臻于鼎盛的局面。当时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肆市胜,扬州以亭园胜”的说法,并获得“扬州园林甲天下”的隆誉。早在康熙年间,扬州园林已经从城内逐渐发展到城外西北郊保障河一带的河湖风景地。在这一带陆续有许多别墅园建成,著名的如保障河南岸莲性寺东的“东园”,保障河北小金山后的“卞氏园”和“员氏园”,保障河大虹桥西岸的“冶春园”,旧城北门外保障河尾闾问月桥西的“王洗马园”,保障河转北折向平山堂一段水道西岸的“筱园”等等。这些园林依托于狭长形湖面两岸的水景,使得沿湖地带“芜者芳,缺者殖,凹凸者因之而高深”。再加之“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等的建筑,从而收到了延纳借景、映带湖山、“隔江诸胜皆为我有矣”的造景效果。

  乾隆时期,城内宅园继续营建而遍布街巷,大多数集中在新城的商业区。郊外的保障湖上别墅园林则尤为兴盛,栉次鳞比罗列两岸。从城东北约三里的“竹西芳径”起始,沿着漕河向西经保障河折而北,再经新开凿通的莲花埂新河一直延伸到蜀岗大明寺的“西园”;另由大虹桥南向,延伸到城南古渡桥附近的“九峰园”;大大小小共有园林六十余座。特别是从北城门外的“城闉清梵”起直到蜀岗脚下平山堂坞这一段尤为密集,沿保障湖“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园林一座紧邻着一座,它们之间几无尺寸隙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达十余公里的“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瘦西湖园林集群至迟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也就是乾隆帝第四次南巡的这一年,已全部建成,分别命名为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这二十四景中的大部分为一园一景,景名就是园名,也有一园多景的。此外尚有以园主人的姓氏命名的园林若干处,如徐园、洪园、贺园、黄园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园林沿湖的两岸连续展开,构成一个犹如长卷的整体画面,并利用河道的转折和岛、桥的布置而创为长卷画面上的起、承、开、合的韵律。正如《水窗春呓》所说:“计自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其尤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顶桥镇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萧鼓灯船,如入汉宫图画”。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到过扬州的沈浮,在他写的《浮生六记》中对瘦西湖园林集群作出如下的评价:

  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