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的胸怀

时间:2018/11/8 22:01:09文章作者:林明杰 艺术林距离

  水墨概念艺术大展将于11月11日中华艺术宫开幕。

  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的这个大展,将引领人们以更新更广的视角领略水墨艺术的新发展、新生态。

    

  水墨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并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创造力的艺术。

刘国松 《午夜的太陽之一 》

  在过往历史中它创造的经典,广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展示和研究;在当今时代,它也因其独特性、启迪性、活跃性,以及对各种艺术观点、形式和媒介的融汇演化能力而引起世界关注。

  百余年来,中国水墨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文明形态从农耕进入现代的过程。

  任伯年、吴昌硕、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等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努力打通传统水墨与现代世界艺术的脉络,提升民族精神。

  中国水墨体现了艺术推动文明进步的作用。

陈家泠《双峰插云》

刘国松水墨作品

  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观念大碰撞、活力大激发、形态大发展。

  水墨由此从一国之艺术跨越为世界之艺术,不仅中国艺术家在探索新的水墨可能性,许多国外艺术家也在尝试或借鉴水墨语汇,一些西方艺术机构密切关注水墨动态。

  2013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当代中国水墨的过去与现在”大展引起轰动,兴起了世界水墨热,也因此有了当代水墨话语权之争的议论。

徐累水墨作品

  可以说,这40年来,水墨艺术的发展引发了最多的艺术批评和观点交锋。

  从李小山的“穷途末路”论到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许多艺术家、批评家站在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思考。

  但那些看上去截然相反的艺术观点和探索趋向,却没有不共戴天,反而最终形成了样式丰富、观念多样、潜力无穷的新水墨形态。

  这就是水墨的胸怀。

仇德树水墨作品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墨艺术不仅是古代中华文明孕育的一种艺术形式,也传承着中华传统哲学的智慧。

  水的智慧在于它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古老农耕文明历史中绽放出绚烂辉煌的中国水墨艺术,进入现当代以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依然呈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


李厚抽象水墨作品

  水的智慧在于它有海一样的胸怀。

  不仅在中国水墨发展的历史上,各种观念和风格的艺术家和谐共存,而且在当今世界文明形态,水墨展现出更为博大的胸怀,吸纳世界艺术的智慧和成果,孕育新的艺术形态。

  当代水墨是扎根于中华文明深厚土壤的当代艺术,它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既是传统中华艺术的传承和转型,也是当今和未来世界艺术的思考、探索、启迪和推动。

张雷平 远望山田色如织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的“水墨概念艺术大展”,正是水墨智慧、水墨胸怀的体现。

  “水墨概念”的提出,超越了以往各种设立在水墨艺术领域的观念之争,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界定水墨艺术,也更真实地反映了世界水墨艺术的现状,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拓展。

张洪水墨作品

  水墨在以往短短数十年间有了空前的拓展是不争的事实。

  在纯艺术领域,无论传统水墨还是新水墨,都有了可观的发展。从事水墨艺术的人群也扩大到世界范围。

  而且水墨还影响了其他许多领域的艺术创作,借鉴水墨概念正成为油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的风尚。

  尤为值得重视的是,水墨概念正以巨大的活力和魅力感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水墨影响了许多设计师,从建筑到服饰,无不可见。

  水墨影响了音乐,水墨影响了影像制作……

  无形之中,水墨早已突破狭义的水墨画范畴,辐射在当今世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水墨已经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概念,一个可以给当今文化形态和生活形态些许启迪的概念。

石墨水墨作品

  将于中华艺术宫举办的“水墨概念大展”有3个部分组成。

  主展区有31位艺术家的作品构成。

  这些艺术家的组成结构与过去常见的“当代水墨展”不同,它以更大的包容性汇聚了海内外不同艺术观和风格的艺术家。

  其中有周韶华、刘国松、王冬龄、谷文达、杨诘苍、卓鹤君、卢禹舜、徐累、桑火尧、彭薇等,这些艺术家在近数十年水墨艺术发展上各有建树。

周韶华 《高山仰止》

  也有借鉴水墨艺术进行创作卓有成效的外国艺术家,如美籍韩裔艺术家KOO KYUNG SOOK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水墨拓展上建功颇丰却长期低调的上海艺术家群体得到重视,并在有限的数额中占据了相当比例,其中有陈家泠、李厚、张雷平、仇德树、陈九、郑重宾、石墨、陆春涛、邱黯雄等。

刘国松 《午夜的太陽之二》

  主画展两侧将设立水墨延伸馆和数字影像互动馆。

  新媒体艺术家胡介鸣领衔数字影像互动馆策划,他说,水墨画的表现语汇融入了现、当代艺术概念,产生了丰富的试验性水墨表现形式。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艺术表现媒介面临更为多元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身后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数字化媒介表现,是具有当下性的重要命题。将丰富的水墨文化资源融汇到更具生命里的新媒体中,相信一定会在数字化的文化秩序中获得中国水墨画的后续生命。

王冬龄《大扑、大力、大象》

  水墨延伸馆则将呈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当代的材料艺术设计中,结合玻璃、陶瓷、纤维、服装设计等不同专业领域特性,来探索水墨语言运用等可能性。

  水墨概念打破了传统与当代的人为藩篱,打破西方当代艺术话语权掩护下的狭隘商业垄断,以更宽广的胸怀包容不同的艺术创作,更深远的视角面向未来艺术的发展。

Folding Surfaces 折叠的表面形态

  胸怀来自于不断的自我突破和开拓发展。

  近代以来,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前沿,有创新求变的传统,也由此成为中国新水墨艺术的发祥地。

  如今的上海,正以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为使命,水墨概念艺术大展正体现了这座城市以全球的眼光和胸怀,开拓世界水墨艺术的未来。

  水墨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语言,一种贯穿古今的思想脉络。

  大格局的“水墨概念”,有助于让水墨与人类的思想和生活发生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推动“水墨概念”,归根结底,是推动一种艺术精神,那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和对美好梦想不息追求的精神。


本文发表于《新民晚报》

林明杰

画家、艺评家、媒体人

画家谢春彦作《林明杰》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艺评专栏《林距离》主笔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总策划

复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中华艺术宫和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委员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及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家艺术基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委

克勒门文化沙龙联合创始人

出版艺术评论随笔集《艺术是同床异梦》《艺术是漏网之鱼》

艺术微信公众号《艺术林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