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德树还活着吗?

时间:2021/8/23 8:38:26文章作者:林明杰 艺术林距离

  上海当代水墨画家仇德树“失踪”很久了。

  从今年起,时有听到朋友说,找不到仇德树了。有人说他可能去世了,有人传说他为了治病避世修炼去了。我没太在意,心想这么个名画家要是去世了,不会不正式发布消息的。

  但不久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研究院执行院长石墨在策划上海名家双人展系列时,想要我去请仇德树出山。

  居然我也找不到他。

  电话空号,家里无人。我请跟他交谊颇深的画家陈家泠先生去打听,委托上海美协、中华艺术宫等美术机构的朋友去了解,都是一样的不得而知。

  美协的朋友说,仇德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辞职成为自由职业画家,也没加入过美协,所以他们也没有正常的信息报备渠道,他家人也都联系不到。

  今天,巧遇一位在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终于通过他从可靠渠道了解到:仇德树已于2020年6月21日因病去世。

  我跟仇德树过去虽然熟悉,但平时往来不多。写过他,也曾于2018年策展的“水墨概念”艺术大展邀他参展。2020年4月17日和25日,他发给我最后两条微信,是关于他的展览,遗憾我未能去。谁也想不到,从此人天相隔。

  但他给我的印象极深。一是他以撕裂的手法和形式所探索新水墨画风,一是他温文尔雅的语调,就像老上海有教养的老先生。我最后一次见他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我总记不住时间),在朋友的宴会中,他妻子陪着他一起来(他妻子总是陪着他一起的)。过去白白胖胖的他,明显消瘦憔悴……有人悄声说他患了癌症。

  虽然我现在还在困惑,他去世后为什么音信全无?他的生前好友都没有得到任何可靠讯息,也联系不上他家人?

  不管怎样,作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我们不会忘记一位曾经为这座城市增添过美好,开拓过人们艺术视野的艺术家。

  虽然我们不会再遇见仇德树了,但我们如果从浦东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出来,都依然会看到仇德树的巨幅画作。他的画,是那么与众不同。


浦东国际机场国际出口大厅中仇德树画作

— — — — — — — — — — — — — — — 

  仇德树是谁?不了解的朋友不妨去百度,我就不赘述了。谨黏贴我在2008年写的一段文字,以寄托我对这位画坛独行者的思念……

  度过了人生60个春秋的仇德树长得有点“佛相”,高大丰腴,一团和气。他的画却很另类,面世至今争议不断。因为他这个水墨画家完全颠覆了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上海美术馆的展厅里,他的巨幅“裂变”作品呈现了高山大川的雄伟静穆,也展现了画家内心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但这些水墨氤氲的画作都不是用笔画的,而是他用手撕出来的。他抛弃了被大多数国画家视为“生命”的笔墨程式,用撕裂宣纸的手法来构建图形。

  他的这种“另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画家群体寻求突破、寻求未来的艺术追求。仇德树坦言:“画画的人都在谈论或者关注中国艺术以后该怎么发展。大家急切地要创新,当时就是这样一种氛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仇德树组建民间艺术社团”草草社“,提出艺术口号:“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

  是旧石板上的裂痕启发了仇德树。20多年来,他不懈地研究裂变技法和深化裂变主题。仇德树说,裂变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人类生存环境及每个人的内心。“我希望通过裂变,表达自己对人类与环境的担忧,传达居安思危的呼唤。”












部分影像资料源自网络


林明杰,画家、艺评家、媒体人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艺评专栏《林距离》主笔、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总策划、当代水墨研究院艺委会主任、复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中华艺术宫艺委会委员、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委员、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艺术基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库专家、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克勒门文化沙龙联合创始人

出版艺术评论随笔集

  《艺术是同床异梦》《艺术是漏网之鱼》

策展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 上海美术作品展》,中华艺术宫

  《水墨概念艺术大展》,中华艺术宫

  《陈逸飞陈逸鸣兄弟艺术展》,外滩111艺术空间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微信公众号转载

请于后台回复你的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