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鼎盛图》赏析

时间:2004-9-25文章作者:桑椹
在昌硕先生博大精深的绘画艺术中,以写意花卉一门致力最勤,造诣最深,尤为艺林所重。齐白石当年对吴昌硕的花卉画极其叹服,曾说:“余见缶庐六十岁前后画花卉,追海上任氏(任伯年)得名天下,后参赵氏(赵之谦)法,而用心过之。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涂竖抹,鬼神亦莫之测,于是天下当叹服矣!”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吴昌硕《鼎盛图》,作于1902年,时年作者59岁,正是其花卉画风格渐趋成熟之际的一件佳作。《鼎盛图》这一名称,似可解析为两层含义。首先,它极其简洁地概括出了画面的内容;其次,也寄托着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祈。此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实际上是由传统清供图发展演变而来的。所谓清供即“清雅之供品”的简称。旧俗于节序或祭祀时,以清香、鲜花、素食等为供品,如新岁每以松、竹、梅供于几案,称岁朝清供。文人士大夫往往喜以此入画,悬挂于客厅门堂,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清供图的形式以在花瓶或者古彝器中插折枝花卉者居多,所绘花卉主要有牡丹、水仙、梅花等数种。早期清供图中的钟鼎彝器都是勾描摹绘而成,到了清中叶以后,由于传拓技术的创新,与绘画相结合,又出现了在彝器全形拓片上点染花卉的新品类。全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助以素描、剪纸等技术,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法。这门技术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由浙江嘉兴人马起凤、六舟等始创。要在平面上传拓出器物的立体形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而历来被公认是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画面上的两件古铜器,左侧为肇鼎,右侧即是著名的无惠鼎。有关此鼎的流传历史颇具传奇色彩,在昌硕先生的题跋中已有提及。画面上的两鼎全形拓片,墨色醇古,透视合理,技艺高超,可谓全形拓中的上乘之作,应系出自某位名家之手。逝者如斯,可惜这位拓工的名字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多少又让人有一丝遗憾。青铜器全形拓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在清末民初较为盛行,一般先由金石藏家延聘拓工传拓出器形,再请名家补缀花卉,可以说《鼎盛图》正是这样一件由藏家、拓工与画家三者密切合作产生的艺术精品,而昌硕先生所绘的墨梅与牡丹无疑又是整件作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吴昌硕生前酷爱画梅,对梅花有着特殊的感情,曾有诗云:“苦铁道人梅知己。”他尤其喜画疏枝墨梅,这也正是他个人孤傲不逊,刚正不阿性格的写照。画面上的梅花,用笔浑厚苍劲,可以说和他的石鼓文书法气息相通。石鼓文的风格原本是属于比较工稳端正一路,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却写出了一种流动感,注重的是整体气势的强烈突出,更以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为其主要特征。他画的梅花,便明显脱胎于石鼓文的用笔。作为后海派的一代宗师,吴昌硕继承了以赵之谦为代表的海派设色强烈浓艳的特点,又能摒弃甜俗,自成机杼,艳而不俗,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可以说是历代画家中最善于用色者。画面上的牡丹,一派烂漫开放的景象,用鲜艳的胭脂红来设色,光彩动人,再加上茂密的枝条作陪衬,更显得生气蓬勃。造型逼真的古铜器全形拓片,艳丽多姿的花卉,再加上昌硕先生用笔古拙,个性鲜明的书法题跋,彼此交相辉映,我们将这件作品喻之为“三绝”,应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