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潘老信有感

时间:2005-1-1文章作者:郁重今
赐书一,悉,您俩重画入骨髓,至为难得。但寿近时血压高,疝气又发,而各方杂务及画事纷至沓来,殊有应付为难之苦。故陈雁宾所转属之画作,仅作册页八方,合前所作已十幅矣。您俩均系有深造诣之文艺家,个中艰苦,自所深识,定不至少作一横卷,责以失信并致夫妻少兴也。一笑,草草奉覆,顺颂俪祺。重今同志左右,寿者,十月廿八日(1965年)。(16.5×112cm)。潘天寿先生共给我写过五封信,此是其中之一,另四封在“文革”中被造反派烧掉了。此信在抄家时正在装裱,不在家中,故幸免其难。信中说:“陈雁宾所转属之画作,仅作册页八方,合前所作已十幅矣。”陈雁宾乃当时杭州书画社裱画师,又名小杨州,与潘老关系不错,潘老作指画之纸,均为陈师傅为之加工。潘老册页八幅(30公分×35公分),花卉四幅,山水二幅,鸟石二幅,画得极精,全耿绢挖裱,装裱得很精致,是我内人张琴娟上款。我正要请名家题跋时,“文革”开始了,造反派在抄家时发现此作,说反动学术权威画给反动学术权威,烧了,于是在一个小时内烧了潘天寿册页一部八开,黄宾虹册页一部十二开,黄宾虹立轴二幅,往来书信一百余封,均为当代名家手笔。这十幅中,烧了册页八幅外,还有—幅指墨荷花和一幅书法未烧掉。指墨荷花是潘老给我的第一幅画,1965年秋一个星期天上午,陈雁宾师傅去潘老家送加工好画指画的纸,我跟着同去,这是我第一次去潘老家,上午九时多到潘老家,潘老已画好四幅画,平放在地板上,尚未全干。我虽第一次去潘老家,但潘老和潘师母我早就认识,1963年西冷印社60周年大会后,潘老经常来西冷印社和裱画工场,已经很熟悉,张琴娟在新中国剧院演出《桃花扇》时,我请潘老和师母去看过戏,当时潘老和师母到后台看望了张琴娟。所以那天我到潘老家,师母亲自为我泡茶。我在看地上的画时,潘老问我喜欢哪一幅,陈师傅在旁说,指墨荷花最好。我说都很好,指墨荷花更好。潘老说那幅荷花就送给你吧。我真太高兴了。潘老把画从地上拿到画桌上,当即写上“重今同志鉴可,一九六五年秋寿指墨”,并盖了三方印,左上方朱文一指禅,落款处潘天寿朱文印,旁有“天寿”二字小印。从潘老家出来,我们到裱画工场,陈师傅当即拓好上板,一上板就更精彩了。第二天星期一下午三点,潘老到裱画工场来裱画,又给我送来一幅书法,是毛主席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见图二50×105cm)那幅指墨荷花曾在《西泠艺丛》第二期发表过,后又在《潘天寿画册》、《潘天寿书画集》中出版。这幅书法当年周昌谷先生说是潘老书法作品中最精彩者之一,所以后来所有出版潘天寿书画集时,都有这件作品,已出版在十多个版本上了。当年我将这一字一画交陈师傅给我装裱的时候,一天下午省委宣传部长陈冰同志来裱画工场,看到这样精彩的一字一画裱在板上,他很惊奇地问:“重今同志是谁呀?”我答陈部长:“是我。”陈冰同志说:“你面子真大,潘老给您画这么精彩的画。”潘老生生于1897年,我生于1928年,我比潘老小31岁,我把潘老当师长父辈,潘老把我当小辈朋友,我们也算是忘年之交吧!将近40年了,历?缪矍笆拢』叵氲蹦辏?皇じ锌?抵??lt;/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