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收藏拍卖启示录(2)

时间:文章作者:王志军
人们都讲文物艺术品的未来价值上升空间,一件价值160万的香炉,面临着上有海内外私人收藏众多的三代青铜重器,旁有多如牛毛的同类器物,它的价值上升空间在哪里呢?槌声宣告了一种收藏文化的终结,和理财方式的开始。每一位名人收藏的经历,都有许多艰辛和痛楚,甚至为此付出血的代价。四位名人的收藏,无不是穷毕生之精力,含辛茹苦,上下求索。每一件藏品,都凝聚着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他们虽然没有张伯驹先生的《游春图》、《平复贴》一样珍贵的国宝,但他们和现在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收藏爱好者们用艰辛和汗水打造着自己心中的“国宝”。人们在旧时收藏玩味的情结上,加入了投资的现代理念。古时收藏品上“秘玩”、“珍玩”、“子子孙孙永宝”的藏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收藏带来藏品的保值升值的经济利益。而名人收藏,会把这些经济利益成倍的放大。旧时收藏家,对为经济利益而出现藏品的行为不屑一齿,而当其出让藏品时,往往家道没落或遇有急需,藏品是他们事业的追求。古玩商人和收藏家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今天的收藏家与过去已有本质的区别,藏品已经成为相当数量的新兴收藏者的投资理财工具,一部分传统收藏者以藏养藏,来扩大更新自己的收藏规模。许多藏品在交易市场中出现的间隔越来越短,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收藏领域,收藏行为的逐利性越来越强并会逐渐替代收藏行为的文化性。过去像张伯驹先生一样既有学识,又有资富庶的收藏家为私人收藏界的主流。而今天社会变革产生出的收藏家虽有拥资富甲一方者,但真正热爱文物艺术品的却不多,靠的是私人投资顾问和中介机构的推介来实施收藏。只要有钱,就可以依据资金的多少成为一个相应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式的收藏家不会再产生,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名人收藏拍卖的暴利,会带来“伪名”和“伪品”的收藏拍卖大量拥入。名人收藏拍卖专场中远远高出市场价格的成交价,以及拍后继续对这些拍品的追逐,一定会使许多人受到启发。首先,一些没有释出自己藏品的收藏保人会盘算如何经营自己的藏品,把一些一般的说成好的,把一些精仿的混在真品中打包整体运作。数人合拍也不失为一妙法。其次,一些潜在的收藏界名人会加紧宣传自己成为一件真正的名人,让自己的真假藏品迅速提升至人人皆知的程度,以期拍得善价。另外,还有大多数没有成为收藏名人的投机者,只要有钱,用上几年的时间就能达到过去几十年修炼出的境界。稍沾名人关系的就可靠上名人之后。没有血缘关系就结上干亲,故时名人红得发紫最好,遗臭万年更佳。以“唯成分论”观念推算,越反动者,搜刮民脂民膏越多,收藏愈丰愈珍。此般作来,先网罗一批藏品。若以假充真,须仿制水平高者为上;或混入某人旧藏;或称为海外回流,某老军阀、老政客所遗;出上精美高档图案,请鉴藏界“权威”点评题跋,再上影视报刊媒体宣传推介;拍卖时,多遣数人场中举牌,左右呼应。万一不慎被自家人误拍走,马上请一有外籍护照者交款取物,媒体再作“国宝”未能回家的强烈表示,为以后这件拍品最后能把国人骗了打下伏笔。以“国宝”回家作欢喜状。任何一个收藏爱好者都是人,既没有魔鬼的千变万化,又没千手千眼观音的无边法力,而人性的本能时时作崇,他怎么能不犯错误呢?我们见到这些“大师”级的收藏保人,很少听到他们自己坦言收藏中上当的痛楚。只有收藏过程的艰辛,而这些拍卖的藏品,无疑是他们收藏生涯中浓缩的精华。人们一旦认可了这一点,就会不遗余力的去追求,这往往是善良人们跨进误区的第一步。名人收藏拍卖在一片欢呼声中谢幕,还会有更多的名人收藏拍卖陆续涌现出来,为文物艺术品收藏拍卖增添新的光彩,它们会向“海外回流收藏文物热”、“《石渠宝笈》著录文物收藏热”一样形成新的热点。当大多数收藏投资者们热衷于追逐热的烫手的流行时,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下一个该流行什么?我们不如把钱先留下来,因为,境外拍卖机构进军中国大陆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原载“中华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