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大师”何其多

时间:2004-04文章作者:武陵生
近日,一位在某中等城市从事媒体工作的朋友来信,说一些搞书画的人常去找他,要他宣传宣传,这位朋友对书画略知一二,看其作品觉得很平常。但一看对方提供的介绍资料,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眼无珠”,因为找来者常常不是某某大师,就是“虎王”、“梅王”、“牡丹王”,被说得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下中国,管理大师、投资大师、理财大师、气功大师、健身大师……各行各业都大师辈出,也许,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没有现在这样盛产大师。隔行如隔山,别的行业,我不好评说,但对于文艺界内那些文学大师、国画大师、曲艺大师、书法大师、民俗大师、舞蹈大师等满天飞的“大师”,就常常觉得名不副实,水分太多。所谓大师者,应当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精深造诣,而又能开创新风,做出卓越贡献者。大,显其宏博,世人难及;师,显其杰出,足可为世人师。诚然,时下文艺界有大师级人物存在,其艺术造诣和人格风范都让人高山仰止。然而,今天的大师,更多的则是一种“注水称呼”。因为现在,文化成为产业,“大师”这个词也常常成为一种商业包装手段。一个人获大师之名,有自封和他封两种来源。稍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恃才傲物,但常常还有些自知之明,往往不至于就自封为大师。自封为大师者,往往是那些半吊子人物,只得一点皮毛,就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目中无人。或者是完全为了自我吹捧,虚张声势,到处行骗。这一种自封大师的江湖骗子往往不少见。称呼他人为大师者,多是圈内人的一种吹捧。这样做往往都有目的,有求于人,从别人那里捞一点好处,如弟子封老师为大师,后学称前辈为大师,往往自己能沾点光,或借机被提携一把。或者是虚情假意,溜须拍马,胡乱赞人。要奉承某个人,给他戴一顶大师高帽,受者多半是会喜欢的。“文革”时,人们对高帽避之不及,如今可是“大师”的高帽越高越快意,叫得越响越值钱。当今大师多,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丰富。相反,这更可能是一种文化上的贫困。这既反映了现今大师的廉价,也反映了当今的浮躁风盛行。当某人被称为大师时,不管是否名副其实,都易使其衿衿于己之所成,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视而不见,停步不前。就如教子,老呼其小祖宗,则往往使其陷于溺爱之害。称呼别人为大师,这种事我们应该少做,否则捧杀了别人。对于自封大师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揭去其骗子面纱。大师终究是虚名,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少求虚名,多下真功夫,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