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艺更要惜人

时间:2003-04-23 文章作者:
多少人为我们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而骄傲,但同样有许多人为民间艺术中不少品种濒临失传的现状而忧心。为此,专家学者们和社会上热爱民间艺术的人士四处奔走呼号,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团体也积极行动,并启动了相关工程。对这些保护与抢救措施、计划,人们充满希望。但同时,笔者也有一个期待:在珍惜、保护、抢救珍贵艺术的同时,敬惜、爱护、关心、帮助其活生生的承载者——民间艺术大师和众多的民间艺术家。实际上,民间艺术家的生活危机与某些民间艺术品种的生存危机相伴而生。一些珍贵民族民间艺术品种状况堪忧,不少民间艺术家的境况同样让人乐不起来。许多民间艺术家,尽管技艺精湛甚至身怀绝技,但生活得并不宽裕,有的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生活乃至生存的困难。最近,《中国文化报》报道,河北永清民间扎刻艺术大师徐艳丰因疾病而面临困境(见4月1日第2版)。未曾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工艺高手——有多件作品出境展览或被国内重要机构收藏,但地里的收成加上制作工艺品卖钱,每年收入仅五六千元。还有没有比徐艳丰面临更大困难的民间艺术家呢?不会没有。所以,当关注民间艺术时,切勿忽视面临各种困难的民间艺术家们。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能生存并传承下去,较好的环境不可或缺,而民间艺术家们的生存状况就是这个环境的重要部分。当民间艺术家特别是那些以“手艺”为主要谋生手段或重要生活补充的民间艺术家们靠手艺过活很难“小康”时,就很难想象这一门门技艺会后继有人。因此,“心疼”民间艺术,还要多多关心民间艺术家,而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些荣誉称号及其获奖证书,对民间艺术家们是安慰和鼓舞,也会在一定时间内坚定他们守望艺术的信心、恒心以至授艺于人的热心,但生活的困窘可能销蚀他们的执著,并打消学习者或潜在学习者们的热情。笔者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曾看到,河南一种传统印刷技艺现在只有一位老人坚守着,由于受到新技术的冲击,这种传统技艺使他付出良多而所获了了,于是连他寄希望能继承这门“手艺”的儿女也另谋了出路。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如何关心民间艺术家们的生活方面,其实有多种途径。印象中,前几年湖北一些地方对优秀民间艺术家们就给过切实关心——有的在生活上补贴,有的安排到文化单位工作,这自然令人欣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更多更广的路子可供选择,比如政府或有关团体想方设法使优秀民间艺术品的价值得到市场回报。据报道,剪纸之乡河北省蔚县,就通过努力使剪纸成为旅游和出口重要产品,形成了产业,年产值大概有几千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们想必是“小康”有望,没准儿早就“小康”了呢。这种情况下,保护乃至发展民间艺术自然不再是奢望。无论如何,人们都不愿看到众多优秀民间艺术只存在于文字和图像之中。民间艺术家们同样需要珍惜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