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美展“老”了吗

时间:2003-05-23文章作者:林明杰
本届上海青年美展闭幕了,但是美术圈内对它的议论却还在继续。“青年美展的作品好像有点老气横秋了。”这样的评论如果出自“前卫”点的“少壮派”艺术家之口并不奇怪,但由一些五六十岁的著名画家说出来,感觉就有点不一样了。[B]朝气明显不足[/B]几位著名画家对记者说,他们一向重视青年美展,常能从中得到年轻人创新活力的启示。这次展览确也有不错的作品,但总体来看活力不够,创新不够。许多作品的风格、手法、题材,不是20世纪上半叶乃至19世纪西方艺术家早已用过的,就是拾国内的一些著名艺术家的牙慧。具有视觉震撼力和美学新启示的作品鲜有在展览中出现。青年美展本应具有的朝气活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未能得到足够体现。正在欧洲留学的一位上海年轻女画家利用回沪探亲之机看了青年美展,她的观感是“沉闷”:青年美展的作品几乎全部是架上绘画和传统概念的雕塑(其中大部分风格并无多少新意),伴随着现代科技文明而产生的新媒体、新材料艺术不见踪影。其实国内不少青年艺术家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这正是青年艺术家可发挥其知识结构优势的领域,也是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对视觉艺术提出的新要求。青年美展有责任有意识地展示、引导并推动这“年轻”的艺术领域的发展。[B]“学院气息”太浓[/B]一位资深艺术评论家对本届青年美展在理论上倡导“学院气息”不以为然。他认为,青年艺术家正处在草创阶段,应该放开胸襟学习,放大胆子创新,保持最敏感的艺术触觉,不怕失败和批评。青年艺术家要的应该是这样的“气息”。经典的“学院气息”不妨等他们功成名就、堪为人师时,再说不迟。过早提“学院气息”,貌似学术气,实则学生腔,怕只会造成“自闭症”。人们还发现,宗旨面向全国青年美术家的本届上海青年美展中,较具影响力、知名度的青年艺术家参展不多。据悉,一些青年美术家在青年美展中成名之后就不再参加青年美展了。美院学生成了青年美展主要生力军。青年美展倒有点像“美术院校学生和青年教师作品展”了。这也是造成参展作品风格过于“学院气”的原因。[B]策展有待探路[/B]对此,青年美展主办单位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培成阐述了他的见解。他说,人们认为青年美展作品过于“老气”,或许是因为其中写实风格作品比较多。他指出,写实并不意味着不“现代”。如今美术的写实技法正面临衰退的威胁,青年美展再不给它一席之地,恐怕会加剧这种衰退。但他也认为有必要增加青年美展的活力和朝气。“青年美展应该让青年人自己来操办。”他说他正在设想,下届展览是否可以面向社会征聘策展人,征集办展方案。另外,如何寻找内行的人士来增设新媒体艺术等项目?怎样在评委组成及评选方法上更专业、更合理,鼓励创新又保证艺术质量?是否特邀著名的青年艺术家参展以提高展览整体水平和可观看性?这都需要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商。